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知是空华·即无轮转
欢迎关注祖道影
圆觉汝大智,黙然无言说。
离却一切相,是入不二门。
——祖道影
《摩诃止观》
[隋]智者大师《摩诃止观》是智顗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,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,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学导论和禅学巨著。“摩诃”,意为大,指智顗所著渐次、不定、圆顿三大止观著作中最高阶段的《圆顿止观》,所以《摩诃止观》也称作《大止观》。“止观”,从狭义上说,指禅定修行的实践方法。
卷第六上
复次前诸位破假名同。缘理用智则异。三藏通教等二乘破假。世谛死时。不能出假无自在生。通教菩萨破假。世谛死时。还能出假自在受生。化缘若讫。灰身证空。别教破假。世谛死时。亦能出假自在受生。为显中道终不住空。圆教破假。既即见真即是入假即是入中。圆伏无明。若言二乘与菩萨智断皆同化他边异。此是通教意相比望耳。若言二乘与菩萨智异断同。是别圆相比望耳。 问。破思假入空。凡破九九八十一品。云何复有超果之义。答。次第分别有前句数。行人未必一向按品次入。若三藏中十六心后。即有一念超果至那含。或超至罗汉。岂更渐次如前重数。虽不次历诸品而诸品惑尽。诸品定发云云。 又如三藏佛。一念相应见思顿尽。佛之功德一时现前。以根利故不由品秩。利虽超品品不得废。何以故。诸佛教门法如是故。 问。利根能超。身子最利何意不超。答。小乘引钝依品苏息。故不超。身子大智应作转 轮将分别品秩。故七日。或云十五日不超。阿难为作侍者。故不超。非无智力也。通教菩萨智利二乘。亦应有超。荷负众生而作导首。广须分别故不论超。别圆二教亦如是。虽有超与不超。终是破思假遍也。超果凡有四。一本断超。二小超。三大超。四大大超。本在凡地得非想定。今发无漏第十六心满。即得阿那含。本在凡地或得初禅二三四禅。今十六心满亦是阿那含。本在凡地欲界九品随以世智断之多少第十六心满。随本断超果。皆名本断超。若凡地未得禅。十六心满。超能兼除欲界诸品。或三两品者。即是家家一种子等。即是小超。本在凡地听法闻唱善来。成罗汉者。即是大超。如佛一念正习俱尽。此名大大超。圆人根最利。复是实说复无品秩。此则最能超。璎珞明顿悟如来。法华一刹那便成正觉。从此义则有超。慈悲誓愿重大此则不超。净名云。虽成佛道度众生而行菩萨道。此则亦超亦不超。实相理则无超无不超。随机则遍动任理则常寂云云。 ○三四门料简者。夫见思两惑障通别二理。若破障显理非门不通。阿毗昙明。我人众生如龟毛兔角求不可得唯有实法。迷此实法横起见思。见思无常念念不住。实法迁动分分生灭。如此观者能破单复具足诸见。亦破三界八十一品思。成因果惑智等不生。是名三藏有门破法之意。鹿苑初开。拘邻五人先获清净。又頞鞞说三谛。身子破见。经七日后得阿罗汉。千二百等多于有门见第一义。 大论云。若得般若方便。入阿毗昙不堕有中。大集云。常见之人说异念断。即是沟港断结之义。岂非有门破假意耶。成论人云何斥言是调心方便而不得道耶。若成论所明。我人本无虽有实法浮虚非有。若迷此浮虚。横起见思流转生死。观此见思皆三假浮虚。假实皆无。名平等空。修如此观破单复具足无量诸见。亦破八十一品诸思。成惑智因果等不生。是名三藏空门破法之意。故彼论云。我今正欲明三藏中实义。实义者空是。阿含经云。是老死谁老死。二俱邪见。是老死即是法空。谁老死即众生空。往期推荐